祛湿,从日常生活做起

时间:2024-08-05       来源: 环球医疗资讯

  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气引百病。湿气重的表现有:大便不成形、排便黏腻且多便、身体困重、头发油腻、疲倦无力、舌头边缘犹如锯齿一般,遇到阴天下雨,上述症状还会加重。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会造成湿气重,又该如何祛湿?

  缺觉。中医认为,缺觉十分容易伤脾,熬夜后所表现出的乏力、无神、肢体困重通常都是脾虚的典型症状。建议晚上11点前睡觉。如果白天适当进行一些体育运动,会让睡眠质量更高。

  口味重。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养胃方式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过甜或过辣的食物是最不易消化的,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建议日常多食清粥小菜清肠胃,养成清淡饮食的好习惯。可结合体质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食用山药、冬瓜、薏米等健脾祛湿的食物。

  贪寒凉。过食生冷食物会影响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在烹调时可加入葱、姜来减弱食物的寒凉性质。

  过量喝酒。过量饮酒是加重湿气的因素之一。建议少碰酒精,更不能借酒浇愁。

  运动少。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重的表现。建议坚持体育锻炼,养筋健肾、舒筋活络,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久坐。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建议办公久坐者,多起身运动,促进气血循环,加速体内湿气代谢。

频道热点
  1. NO.1 疾控专家提醒汛期积极预防虫媒传染病

      近日,多地遭遇暴雨洪涝灾害,一些群众接触疫水增多,使得虫媒传染病发生风险增加。疾控专家提醒,群众应做好个人防护,注意

  2. NO.2 创新驱动 数智融合——首届医工交叉

      2024年7月5日,以“创新驱动,数智融合”为主题的首届医工交叉手术机器人创新论坛在上海械谷盛大启幕。本次论坛由上海

  3. NO.3 全国县医院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通报2023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结果显示,全国县医院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和管理能

  4. NO.4 我国发布四类慢性病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

      记者1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牵头,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针对成人高血压、高血糖症、

  5. NO.5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中医药文化传播

      为传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3月30日,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燕赵中

  6. NO.6 “互联网+医保”提供更多便捷医疗服务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便捷医疗服务的需求,近期,北京、上海、安徽等地开展了互联网药店医保支付工作,也就是说,可以使用

  7. NO.7 天然牛黄拟恢复进口 政策落地或促牛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涂端玉)安宫牛黄丸的涨价情况有望得到平抑,因为禁止进口天然牛黄的禁令或将被打破。7月1日

  8. NO.8 气象部门提醒 “七下八上”主汛期期间

      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22日和23日两天,台风“派比安”将继续给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制造强风雨天气。与此同时,随着主雨